忙了一天,爬楼看群内文章,看到了@侯宪省的关于家乡烧饼的思念,有点感触,今晚不再写长方形的回忆系列,写一下烧饼与风土人情的个人感触。

        淄博的烧饼,应该起源于淄川。文中提到@张小闹领你们去吃的子曰倒贴烧饼就是代表。淄川大集是明清时代全国八大集市之一,往北辐射到京津冀,往南涉及到徐州等地。那时商贾云集,汇于古城般阳,煞是壮观。就是在此背景下,淄川大肉烧饼诞生了。勤劳厚道的淄川人,将发面做成饼,放入满满的肉,有精肉和花肉之分,再用笤帚拖起,放入下面是燃烧的不见明火的草木屑容器上方里,那是用土坯做成的方形或者圆柱形容器里!那时肉是奢侈品,一个烧饼将近有二两到三两肉,再加上刚出炉的芝麻香,热得在手里左翻右翻,一口咬下去,一股热气,一股满满的肉香,直接俘虏味蕾,一遍吹着热气,一边把烧饼撑开,让里面的肉往下走。当吃到一半的时候,此时的烧饼已是薄薄的一层芝麻饼包着满满的肉了,此刻才是最惬意的时刻,满口满口的大肉,说不出的幸福!

      淄川南行相隔二十公里,有个博山区。博山历史上也是名人辈出,有文化底蕴,所以骨子里就像此时的上海人,谁也瞧不起。还有一点,直到现在,这个区的人,在淄博一提,都皱眉头,很难相处,因为有个共性缺点:表面文章做得好,不吃亏!所以,精明的博山人看到了淄川大肉烧饼,偷艺回去进行了改进。这么多肉需要多少成本啊!他们经过多次改进,将烧饼做成了像一个大肚子蛤蟆的样子!大小还是和淄川大肉烧饼一样,整个芝麻没有了,只在外面撒上了三五个做点缀。馅子呢?把肉做成肉泥,加了几十倍的葱花,在里面抿了一点点馅子,然后烤制过程中,烧饼不再是平的,而是有了一个大肚子!不明就里的一看,以为放了这门多肉,这么鼓鼓的,争相购买。可是,一口咬下去,噗的一声,里面空空而已!也是博山人聪明,就这么一个坑人的东西,竟然也做出了品牌。现在淄博很多打着焦庄烧饼的,就是代表。

      淄川西行不到二十公里,是周村区。《大染坊》《旱码头》都是发生在这里的事啊!张艺谋的《活着》也是在这里拍的。商人就是商人,淄川的大肉烧饼好吃,但是不能储存。该烧饼凉了之后,面就咬不大动了,像牛筋一样。周村人比博山人更聪明,他们用经济学的眼光,认为博山人也放的料多了,成本还是高了。他们经过研制,将烧饼内馅去掉,只做成了一张薄薄的小饼,唯一保留的是满满的芝麻。这样一来,可以保存半年不坏,而且薄如蝉翼,香脆可口,更容易走向市场!这不,周村烧饼现在已是全国驰名商标,妇孺皆知。

      物人一理,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人的性格决定了事物发展方向!烧饼如此,其他,也如此吧!

        通过烧饼看地方特色:淄川人实在诚实,博山人算计用巧,周村人精明实干![偷笑]

(文章所提博山人,还望理解,没有歧视之意)

本站以现代、古代情诗为主,情诗网创办于2013年,以原创爱情诗歌、经典情诗、现代情诗、古代情诗、英文情诗、情诗绝句为主并收集古诗、古诗词、诗歌大全、诗词名句的文学门户。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;可以放在浏览器的收藏夹中(快捷键Ctrl+D);或者看到喜欢或者有趣的诗词可以通过分享按钮给你的好友分享;情诗网是目前最全情诗大全网站之一。并欢迎广大诗歌爱好者阅览投稿!喜欢本站的话请大家把本站告诉给你朋友哦!地址是 www.qingshiwang.com !